• <ins id="ylffq"><video id="ylffq"><optgroup id="ylffq"></optgroup></video></ins>
    <ins id="ylffq"><video id="ylffq"></video></ins>
    <ins id="ylffq"><video id="ylffq"><optgroup id="ylffq"></optgroup></video></ins>

          <tr id="ylffq"></tr><ins id="ylffq"><video id="ylffq"><var id="ylffq"></var></video></ins>
        1. <menuitem id="ylffq"></menuitem>

          <ins id="ylffq"></ins>

          新聞中心

          了解藥友制藥最新資訊

          藥友科普 | 人到中年除了去油膩,還要爭“骨氣”

          發布時間:2023年04月14日 【字號: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骨質疏松是一種病

          骨質疏松癥是困擾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之一,通常大家都覺得只有老人才需要預防骨質疏松,其實不然。
          我國40~49歲和50歲以上男性人群,骨量減少患病率分別高達34.4%和46.9%,而相應年齡段女性患病率則為31.4%和5.9%。


          近年來由于減肥熱、過度防曬、缺乏運動、工作壓力造成的生活不規律、飲食不健康、精神焦慮等原因, 患骨質疏松癥的人群越來越趨于年輕化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骨質疏松常見表現
          01【 腰背疼痛 】

          骨質疏松患者,骨密度和骨量下降,骨脆性增加, 患病早期會出現骨痛的癥狀,其中以腰背痛最常見,占疼痛患者中的70%~80%。 一般骨量丟失12%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02【 身高縮短、駝背 】

          人不只是會長高,還會“長矮”喲。 身高縮短、駝背多在疼痛后出現。
          脊椎椎體前部負重量大,容易壓縮變形,使脊椎前傾,形成駝背。隨著年齡增長,骨質疏松加重,駝背曲度加大,老年人骨質疏松時椎體壓縮,每椎體縮短2毫米左右,身長平均縮短3~6厘米。

          ?


          03【 骨折 】

          骨質疏松性骨折屬于脆性骨折,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或受到輕微外力時發生的骨折。骨折發生的常見部位為椎體(胸、腰椎)、髖部(股骨近端)、前臂遠端和肱骨近端等。

          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后,再骨折的風險顯著增高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維生素D/阿法骨化醇

          是促進鈣吸收的重要幫手

          中國居民中青年推薦每日鈣攝入量為800mg(元素鈣),50歲以上中老年、妊娠中晚期及哺乳期人群推薦每日攝入量為1000~1200mg。

          每日鈣攝入量包括膳食和鈣補充劑中的元素鈣總量,營養調查顯示我國居民每日膳食約攝入元素鈣400mg,故尚需補充元素鈣約500~600mg/d即可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元素鈣要被充分地吸收利用,就需要充足的維生素D。通過肝臟和腎臟的活化,其可增加腸鈣吸收、促進骨骼礦化、保持肌力、改善平衡和降低跌倒風險等。

          維生素D不足可導致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,增加骨吸收,從而引起或加重骨質疏松癥。

          而對于腎功能較弱或不全、腎功能減退及1α羥化酶缺乏或減少的患者,則建議補充阿法骨化醇。

          阿法骨化醇作為活性維生素D,不需要腎臟1α羥化酶羥化即可發揮生理活性。其提高骨密度、減少跌倒、降低骨折風險的作用更優于普通維生素D。

          ?

          補充維生素D/阿法骨化醇的途徑

          維生素D日常的補充可以從各種富含鈣的食物中攝取。若是存在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患者,可以通過口服維生素D制劑進行補充。

          阿法骨化醇目前僅作為藥物在臨床使用。大家可在醫院、藥店、診所、互聯網平臺購買。常見劑型有片劑和軟膠囊,相較于軟膠囊劑型,片劑不含油脂,質量穩定,攜帶、存儲方便,起效更快,胃腸道副反應少。

          ?



          參考內容:
          1.男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
          2.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


          本文僅為醫學科普,不作為診療依據。
          若您想了解更多內容,請咨詢醫療衛生專業人士。